何谓"大学精神"?

这个问题从我在图书馆的书架上看到那一排排的"论大学精神"时就产生了,然而至今还是没有答案.今天偶然且幸运地发现了一个由一群80年代生人撰写的集体博客-旧浪潮.其中的一篇"大学五件事VS大学精神"又让我捡起了这个疑问.
作者自忖,在三年之后学成离去的时候,是否真正理解并懂得校训"明德格物"的含义;于是我也反问自己,当我毕业之时,也能实践"自强不息,至于至善"吗?也许真到了那一天,我会找到答案吧.校训很大程度上确是反映了一所大学的精神,然而精神不止于此,它会反映在每个学生(及老师)的身上.
我曾经无数次的发呆,思考我的现在以及未来.常常是想着想着就会郁闷起来,因为诸如此类涉及到人生的大问题往往会让人越想越迷茫,最后会质疑生命的意义,于是便在某时自己叫醒自己,先把眼前的事做好.
"与内地高校相比,港大是相对幸运的.至少,当你向往独立、憧憬自由的时候,不会有人来给你当头棒喝."作者在文章中写道.对于这种说法,我是不敢苟同的.虽然港大在从教育理念到管理机制的很多方面比内地大学做的好很多,但是关于独立自由,我并不觉得内地学校学校会给我们一棒.在学校里,我可以和一个唯心主义信奉者争论物质和意识到底谁是第一性的,可以和同学讨论自己对七七八八的社会现象的看法,可以和朋友畅谈自己的短期计划.在近2年的大学生活里,我觉得自己最大的收获之一是我意识到每个人都是有自己思想的独立且独特的个体,并学会尊重聆听他人的想法,这让我受益良多.
精神,有太多的说法,太多的解释.我的理解是,大学精神为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我校校训的由来.至善这个绝对化的词语,决定了我们要在人生的道路上追求不懈,当然,某些时候休息也是必须的^_^
4 Comments:
你没有受到当头棒喝,因为你还不值得他们这么做。
据我所知,有高中生因为在网上发言不慎而被国安局的带走。
辩论有没有上帝,唯心还是唯物,这个事没有人会care。涉及政治了,恐怕你们校长也保不了你,呵
同学,我代表组织来看你来了。好有深度,基本上和我当年有得一比了。呵呵,登陆太慢,匿名发表。
望月
呵呵
留个脚印 来过
就像现在的大学生活
恩,我是那篇文章的作者
国内环境的糟糕之处在于,我们常常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香港唯一的优势,也就是知道了自己的不知道。
不多说,可以给我发邮件交流。:)
Post a Comment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