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ly 8, 2007

1500-1800:中西方的伟大相遇(三)

(三)
与1500-1800年间数以千计的欧洲传教士和商人来华不同,到访欧洲的中国人总数不超过二三百人,所以大多数欧洲人对中国的了解仅限于传教士所撰写的关于中国的书籍。当然,历史会记住这些名字——沈福宗、樊守义...作为早期赴欧的中国访客,他们提升了欧洲人的对华兴趣。同样为欧洲了解中国文化作出贡献的还有欧洲早期的汉学家们。他们坚信"汉语捷径"的存在并致力于对它的探索;对精确的编年史充满热情并试图调和《圣经》和中国历史的矛盾。至于白晋和莱布尼茨共同发现的易经中的卦象图与二进制系统惊人的对应关系——那个时代欧洲最伟大的思想重新创造了中国古代的体系——它的意义实则是重大的。
中国艺术对欧洲最巨大的影响之一是瓷器。从17世纪开始,中国瓷器就被大量出口到欧洲。与瓷器相比,中国画在欧洲似乎没有多少销路,但这并不妨碍一些知名画家尝试用中国艺术风格作画。另外一些被吸引到欧洲的中国文化元素还有犁地仪式、中国园林风格,其中后者在导致欧洲人审美品味的变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无论在瓷器、绘画还是建筑上所体现出的这种糅合了中欧两地因素的混合艺术形式——法语中称为"中国风"(chinoiserie),都显示出欧洲对中国事物的渴望。虽然"中国风"膝败于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以及随之而来的古典主义回归,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艺术对欧洲的影响难以磨灭。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