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ly 31, 2007

Free icons(免费图标)

1.Icon Finder-推荐!号称是最好的icon搜索引擎
2.Icon Base-有不少很pp的icons
3.Design ganato
4.MaxPower-一个强人的总结帖
5.IconBuffet-这个需要注册才能下载
6.Icon Factory
7.Buttonator-虽然是一个在线生成按钮的网站,但也有一些icons

Monday, July 30, 2007

GreyBox FAQ

原文地址

Q:我需要下载哪些文件以使GreyBox工作?
你只需要解压后的GreyBox文件夹中的GreyBox文件夹即可。
Q:图片无法显示,或只在位于GreyBox文件夹中才显示?
你的GB_ROOT_DIR没有设置正确。
Q:我怎样制作自己的关闭链接/按钮?

Q:我怎样用GreyBox加载页面?
GreyBox用的是AJS库自带的页面加载命令
AJS.AEV(window, 'load', function() { GB_show("Hello world","http://google.com"); });
Q:怎样使GreyBox不出现加载页面?
标准的GB_show如下:

GB_show = function(caption, url, /* optional */ height, width, callback_fn) {
var options = {
caption: caption,
height: height || 500,
width: width || 500,
fullscreen: false,
callback_fn: callback_fn
}
var win = new GB_Window(options);
return win.show(url);
}

因为在greybox/base/base.js里,我们默认的参数是这样的:

init: function(options) {
this.type = "page";
this.overlay_click_close = false;
this.salt = 0;
this.root_dir = GB_ROOT_DIR;
this.callback_fns = [];
this.reload_on_close = false;
this.src_loader = this.root_dir + 'loader_frame.html';
this.show_loading = true;
AJS.update(this, options);
},

可以看到show_loading默认参数为true,所以我们可以新建一个函数(暂时命名为GB_myShow)

GB_myShow = function(caption, url, /* optional */ height, width, callback_fn) {
var options = {
caption: caption,
height: height || 500,
width: width || 500,
fullscreen: false,
show_loading: false,
callback_fn: callback_fn
}
var win = new GB_Window(options);
return win.show(url);
}

注意里面的show_loading为false,接着引用这个函数即可

同理,我们还可以对overlay_click_close进行修改,以实现点击关闭的效果。
Q:使用WordPress?
WordPress可以创建二级目录,所以请使用绝对路径

Q:使用Google Maps?
Google API或到论坛寻求帮助。
Q:在用Dreamweaver制作的网页中无法使用?
从脚本中删去函数MM_imagePreloader,然后修改

GreyBox一般用法

原文地址

显示单张图片

显示一组图片

显示单个网页

在窗口中央显示网页

全屏显示网页

显示一组网页

GreyBox-A pop-up window that doesn't suck

原文地址

简介
GreyBox可以以一种美妙的方式显示网页、图片及其他内容。
为何选用GreyBox:
1.不与阻止跳出窗口冲突
2.大小仅有22KB
3.易于安装
4.易于使用
5.你可以通过调整CSS随意改变样式
样例
安装
第一步
在header中添加如下代码,GB_ROOT_DIR是静态文件储存的地方

第二步
添加下列脚本和样式表

AJS_fx.js是可选的,它用于表现效果。
第三步
你已经可以使用GreyBox了,查看文档可以看到详细说明和例子。
它可以用于哪些地方?
→显示外部网页
→文件的Ajax上传
→显示内部网页(登录、用户指南、属性、联系方式等等)
→显示视频、flash
→显示图片
→显示产品信息
→...
支持哪些浏览器?
→Safari
→Firefox 1.5+
→Internet Explorer 5.5+
→Opera 8.5+

Sunday, July 29, 2007

无题10

呵,时间真是过得飞快,转眼间我的无题已经从1写到10了。
回到家的感觉就是好,什么都不用操心,安定的很。其实在学校也不会操什么心,就是不舒服。早上竟然停水了,气死俺了,人家刚回来,就是这样对待我的么?好在没有停很长时间,要不这日子怎么过啊。在家闲了一天,晚上随爸爸出去吃饭,席间那些大人们又开始滔滔不绝人生大道理,中国饭局的特色就在于此,说的永远比吃的多;尤其一帮大老爷们喝了点小酒之后,就开始飘飘然了,要不忆苦思甜,要不装出一副专家的样子讨论政治,说得头头是道,仿佛他不去当个官是国家的损失咋的。每当这种时候,我表面平静无比,暗地里特想嘲笑。
觥筹交错间,爸爸提到我高中的一个学弟刚刚摘得39届国际化学奥赛的金牌,好像也是泰州建市以来的第一个呢。那个名字我很熟悉,我高三时,那小孩已经因为计算机一等奖保送了(人家才高一),想不到现在又搬回来一个国际金牌,真是天才啊。
据悉,我国参赛的四名选手全都摘取金牌,这倒不奇怪。印象中凡此种竞赛中国代表队的成绩都是相当出色的,令人不解的是却很少有竞赛得主在其后的科研生涯中取得成就的。一个怪圈。又想到天才往往在其他某些方面有缺陷(经常是精神有问题),所以天才不是那么好当的(我这语气怎么听怎么像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
据称他的化学水平已达到研究生二年级的水平,我很好奇他的指导老师是如何指导他的,老师好像只是本科生;又据称这孩子非常老成,可能情商也挺高,不太像书呆子(哈哈,我真八婆)。不管怎样,希望他一路走好。

Thursday, July 26, 2007

独守空房

校园里已经变得空荡荡的了,走在路上好长时间也不会遇到几个人。昨天不少私家车开进学校,估计都是来搬东西的。厦门的牌照也就算了,还看到了福州、泉州等省内的,甚至还有浙江的车,不会是从浙江开过来的吧-_-|||就为了搬家,也太不计成本了。不过这倒让我想起刚入学的时候,我爸也是向姑姑借了一辆车,开车送我来报道,怎么着也有1200公里吧。不过我们没有很赶,而是一路游山玩水来的,在无锡、杭州、泉州分别逗留了几天,更爽的是每到一处都有人接待。因为我叔叔的关系,在全国各地很多地方都有他的朋友。这种时候,就觉察出朋友遍天下的好处了。可惜我是达不到这种境界了。
寝室里只剩下我一个人,虽说有点寂寞,不过很自由,没人在旁边,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所以现在边吹着空调边打字边看电视,不过没什么好节目就是了。把爱在哈佛又翻出来看,大一的时候迷得不得了,那时恰逢期末考,而且也没有自己的电脑,所以一到周末就跑到机房去刷卡看,都不知当时哪来这么大热情的。电视剧里的爱情总是美好的,不知现实中是否真有这样的感情存在呢?
不罗嗦了,收拾行李,准备明天走人。啊,我的家,我回来了!

我的成分

我的成分??呃...老实说,我是地主的后代,根不正苗不红,是急需改造的那一类。
(以上请忽略-_-|||)
其实是这个无厘头的小测试可以告诉你你究竟是由什么组成的。不过答案之诡异,超出了我的想象。
以下是分析报告:
网络上的我
* 愛:46.12%
* 愛心光束:24.96%
* 空間扭曲:14.57%
* 星之雨:5.90%
* 巨大蘿蔔:5.24%
* 新人類:1.55%
* 腦殘:0.85%
* 夢:0.81%
现实中的我
* 絨毛:26.63%
* 宿便:24.49%
* 戀父情結:23.80%
* 腦殘:17.08%
* 沒創意:4.33%
* 光:2.89%
* 王水:0.77%
好可怕~以后再也不敢以真面目示人了...以前似乎也做过类似的测试,但答案版本不一样。网上真是乱七八糟什么都有啊。

如何稳步提高词汇量?

原文:Michael
翻译:Vane

1.优先学习新词汇
如果想快速提高词汇量,你必须做一个小计划-每天学一到两个新单词。查看我们网站上的Word of the Day目录,或订阅Word of the Day,在桌面上装一个Word of the Day tool或买一本“每天一词”挂历。
2.让你的词库变得使用
开始学习那些能表达对你来说最重要的事情的词语,比如你的交际语言-经常用于生意场、爱好、职业的词语。跳过术语和陈词滥调,找到更好、更新鲜、更清楚的词语表达你和别人谈论的东西。
3.找到适合你的词然后使用它
在你写些什么东西的时候,经常翻翻辞典。它会帮你更好的表达自己。而且每次你这样做时,你就会学到一个新词并使用它。
4.随处学习
阅读时,遇到一个你不懂的有趣的词语,不要忽视它。看看第一条,花点时间去查字典,将它写下来留待日后使用。
5.学习词根
大多数单词是在词根、前缀、后缀的基础上构建的,一般源于希腊语或拉丁语。词根是非常有用的,你学会一个词根,也就知道了一串基于这个词根的单词意思。
6.学了一个单词后,迅速并频繁的使用它
就像玩游戏一样。尽可能多的将你新学会的词用到你和别人的对话里,不停的对这自己重复,用它造句,或将其写于随身携带的小卡片上,在等红灯的间隙拿出来练习。

Vane:都是些老生常谈。外国人学单词尚且如此,何况国人?所以学习语言没有捷径,背是王道,学以致用也是王道。另外文中提到的一些工具ms还不错。

Wednesday, July 25, 2007

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课

看到和菜头的推荐,去天涯看了这帖,写得很好。基本的医学常识是每个人都需要掌握的。有句话说,看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就看它的医疗水平。其实,医疗水平是一个方面,医学知识的普及更为重要,这一方面我国做的很差劲。这也是社区医疗无法实施的关键原因。
有热心网友把原是流民的帖给整理了:见此。希望有更多的人阅读它。

漳州留影


在图书馆门口

Tuesday, July 24, 2007

control the TV without a remote

Sunday, July 22, 2007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北区食堂?

上天作证,我是多么不想写下这些话。毕竟在这里的日子没几天了,我也想给自己留下美好的回忆-对这里,我生活了两年的漳州校区。可是,北区食堂,你让我忍无可忍了!
每天的菜翻来覆去就那么几种,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我忍了,毕竟食堂的大锅饭都是这样;
无论什么菜,主角永远是土豆、胡萝卜、黄瓜及青椒,我忍了,毕竟食堂的大锅饭都是这样;
炒面里永远有黑糊糊的一个团块,看上去甚是恶心,我忍了,毕竟我可以把它夹出来丢到一边;
土豆鸡丁、炒玉米、紫菜汤...永远是那么咸,喝一口汤以后得喝三口水,我忍了,原谅你们不知道长期高盐饮食容易致高血压;
一碗红豆粥里喝出了四五粒砂子,我忍了,淘米总归是繁复的工作,难免有疏忽之时;
青菜里常常挖出虫子,我忍了,这是食堂菜的典型代表,地球人都知道,无法对此大惊小怪;
所谓夏季冰汤,西瓜汤里漂着的是白白的靠近瓜皮的西瓜块,绿豆汤是屈指可数的绿豆+糖水,葡萄汤更甚:白水里放入几粒葡萄,皮也没剥,是让人吃葡萄还是让人洗葡萄?不过我还是忍了,咱有手有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水煮鱼片中鱼片总是占下风,大量鱼头、鱼鳍充斥其中,我也忍了,毕竟鱼算比较贵的食品,也要考虑一下食堂的盈利问题;
可是,鱼你都煮不熟,我忍无可忍了,生鱼里有多少寄生虫??华枝睾吸虫、阔节裂头绦虫、异形吸虫、广州管圆线虫...

Saturday, July 21, 2007

偶遇

在校内网偶遇表姐。我妈妈的妹妹的女儿,但比我大半岁。按理说,我们是近亲,关系应该很亲密才对,可是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我们二十年来总共见了不过三四次,所以隔阂是理所当然存在的,甚至可以说比陌生人好不了多少吧,彼此都不了解对方。(想我妈妈真是够勇敢的,一个人离开家乡到异地工作,其时她也不过20出头吧,亲人都还在咸阳;然后遇到了我爸,然后结婚,然后就留在泰州了,这么多年她也只回去过不超过五次;换做我肯定受不了,我就是在外地工作也要把爸妈接过来一起的,我一向是家人至上者。)
表姐如愿地上了警校,我高考结束回咸阳玩的时候,严瑾(另一个表姐)就一直说她要上警校的,算是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虽然是专科学校,但比我好,不管怎样,有理想且实现了理想比没理想且懵懂地被调剂进一个陌生的专业好。看了她校内的头像,穿一身警服,英姿飒爽。我小时候也曾想当军人,特别当年看了红十字方队以后,一直想上军医大学。印象中那时军医大学特别难考,现如今,广州的那所已改名为南方医科大学了,分数似乎也没有很高。虽然没有到物是人非的程度,但时过境迁,心境确是早已不知迁往何处了。
加了她的QQ,发现她也在线,可是没有聊天的打算。我的QQ一向是个装饰品,一是很少开,二是开了也是隐身。总觉得聊天这事特费时间,而且找话题挺难的。
偶遇到这里就算画上了句号。也许还有下文,也许哪天心血来潮聊上它一聊。忽然想起一句:相见不如怀念,没头没脑的。

Hana&Alice

再次看了岩井俊二的电影,上一部是关于莉莉周的一切。说实话,某些情节没看懂。相比之下,花与爱丽丝好像没那么晦涩难懂。感觉岩井的风格似乎就是这样了: 生活中的琐事+生活式的对话(基本是有关青春的)。给人的感觉是特别真实又特别虚远,仿佛演员都不是专业的,而是从街上随意拉来的群众,记录的内容更像是在拍DV。饶二同学说,他早前的风格不是这样的,爱的捆绑以及一部她记不起名字的作品完全是阴暗恐怖风。呵呵,不知是什么促使了岩井的转型呢?
回到电影上来。讲述的就是一个叫Hana的女孩和另一个叫Alice的女孩的友情及朦胧的爱情。情节设置得有些奇怪,然而正是这看似奇怪的情节反映了人物的内心。花骗男孩说,你不记得了吗?上周你刚向我表白。本来觉得,这女孩怎么这样!后来看到花无比痛苦的对男孩解释及道歉,又心生同情,正常的青春萌动嘛,谁年轻时没做过傻事呢。我更喜欢另一个主角爱丽丝。喜欢她和她爸爸的关系,喜欢她释放自己的勇敢,喜欢她跳的芭蕾…
两个再平凡不过的女孩,一起走过了她们的青春。虽然有争吵,有烦恼,但仍然是唯一的、永远值得珍藏的青春时光。

Friday, July 20, 2007

desktop in real life


via haha.nu
a ineresting video~

大学38个最不好就业的专业曝光

上海市教委公布的2003-2006年度本市普通高校本科就业率较低的专业科类:
1.水产类;2.材料科学类;3.动物生产类;4.体育学类;5.植物生产类;6.畜牧学;7.力学类;8.动物医学类;9.生物科学类;10.中医学类;11.地质学类;12.天文学;13.农业经济管理;14.艺术类;15.电子信息科学类;16.仪器仪表类;17.数学类;18.公共管理类;19.能源动力学;20.统计学类21.历史学类;22.化学类;23.基础医学;24.口腔医学类;25.哲学类;26.法医学类;27.地理科学类;28.环境科学类;29.心理学类;30.水利类;31.水利工程;32.法学类;33.食品科学与工程;34.海洋工程类;35.环境生态类;36.基础医学类;37.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38.地矿类

看过以后真纳闷啊,这么多专业的人才都米人要啊,一个大学总共也开不了多少专业啊。
另一个奇怪之处是貌似医学类专业都上榜了,besides预防医学,诡异的结果。

Thursday, July 19, 2007

分享一个不错的flash


移动鼠标,会有惊喜...
这里偷来的,不过可惜现在这个GP已经超过流量了。没地方存,也只能传到我的GP上,不知能显示几次...

调用google video player播放mp3

最近常看到有人用google player播放歌曲,身为一个伪Gfan,我当然也要尝试一下,尽管之前对dewplayer很是欣赏的说。
在网上搜了一下,目前发现以下几种方法:
1.点击这个网址,输入歌曲URL,可以立即生成代码,很简单。可惜的是,我在blogger上测试时发现插入这段代码无法播放。
不过我们可以分析一下代码:
< style="width: 400px; height: 326px;" id="VideoPlayback"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data="http://video.google.com/googleplayer.swf?audioUrl=...&thumbnailUrl=...&playerMode=normal" align="middle">
< name="allowScriptAccess" value="sameDomain">
< name="movie" value="http://video.google.com/googleplayer.swf?audioUrl=...&thumbnailUrl=...&playerMode=normal">
< name="quality" value="best">
< name="bgcolor" value="#000000">
< name="scale" value="noScale">
< name="wmode" value="window">
< name="salign" value="TL">

可以看出这段代码直接调用google video上的swf文件,外加一大堆罗嗦的参数设置,个人认为没什么用途。
2.插入以下代码:
< id="AudioPlayback" src="http://mail.google.com/mail/html/audio.swf?audioUrl=http://musicname.mp3" style="width: 400px; height: 27px;"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embed>
注意将里面的musicname.mp3替换成想播放的mp3名参数可自行修改
这种方法是调用gmail上的swf文件,因为早前gmail附件已支持mp3播放。可惜经测试,这第二种代码也无法在blogger上使用。
3.既然无法调用,那就下载下来自己使用吧。我已经把这个swf文件上传到google code中,因此可以用以下代码:
< id="AudioPlayback" src="http://googleplayer.googlecode.com/files/googleplayer.swf?audioUrl=http://musicname.mp3" style="width: 400px; height: 27px;"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embed>
这一次终于成功。。。
欣赏一下王菲的《不留》:p

Wednesday, July 18, 2007

两则新闻

Two news today.
第一则来源于cnbeta:
噢!看,苹果虫!
让很多Apple粉丝失望了,OSX也终于有了蠕虫病毒。一个叫Infomation Security Sellout的组织开发了这个病毒。
在他们的blog中,他们拿出证据说明可以通过这个病毒获得OSX的root权限。而且他已经将这个病毒传播了1500台机器以上了。
Infomation Security Sellout将这个病毒命名为“Rape”。目前只能攻击局域网,但是他说花不了多大功夫就能让之攻击互联网上的用户。
所谓树大招风,不过我还是很喜欢apple。等咱有了钱,想买Mac买Mac;一次买两台,一台玩掉,一台丢掉~~纯属玩笑,俺可舍不得。
第二则来源于腾讯:
我国今年GDP可能超德国 仅次于美日居世界第3
中国国家统计局上周公布的2006年GDP初步核实数据显示,中国2006年的GDP达到人民币21.087万亿元,约合2.70万亿美元,与德国2006年的2.30万亿欧元(约合2.86万亿美元)GDP仅一步之遥。
本周四,中国国家统计局将公布今年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分析人士指出,上半年中国GDP增长率可能达到11.1%和11.5%之间;上半年德国GDP增长率,较乐观的估计为2.8%。
好可怕的数字,看着都吓人,不知里面有多少水分呢?

厦大的孩子~第三学期死亡原因(转)

在校内网看到一篇最近深受大家喜爱的日志——厦大的孩子~第三学期死亡原因
1、出门——活活晒死
2、待寝室——活活闷死
3、在寝室玩电脑太长时间被辐射而死
4、睡到自然死
5、因为郁闷暴饮暴食而死
6、因为郁闷绝食饿死
7、一天3顿泡面营养不良而死
8、想家想到精神崩溃心痛万分失足落入芙蓉湖而死
9、被已放假的同学刺激暴走而死
10、自甘堕落自怨自艾忧郁而死
11、跷课太多被老师轰死
12、玩得太累过劳死
13、天天躲在图书馆睡觉冻死(那空调……不说啥了……)
14、应付一大堆面试无聊死
15、各种晚会烦死
16、同学来访聚会太多,花钱花到心痛而死~~~~
这文章,总结性太强了,我就不说啥了...
就在俺copy的这当儿,楼下的麦克风又一次响起-_-|||

Monday, July 16, 2007

Lilei and HanMeimei

HanMeimei和Lilei这两个名字相必80后的人应该不陌生。以下是帮助大家回忆的强文:
这多少让80-85年(Vane:真正扳指算来应该是83-88年)生人有无限的遐思,初中时代的美好回忆又如画卷般展现在了我的眼前。在回忆往昔的时候,我总是很惊叹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叔叔阿姨们还有那位专到中国来编英语教材的Alexander先生,怎么会起了几个如此经典的名字,让几千万甚至上亿的中国学生反复传诵至今。
还记得韩mm和小李哥第一次见面吗,那是在初中英语课本第一课:

Teacher: Good morning, class.
Students: Good morning, teacher.
Han Meimei: What is your name?
Li Lei: Li Lei.

就这样,他们之间的故事就从那开学的一句简单的英语开始,我们班的男生也开始幻想着那天有个MM问他们“What is your name?”
读初中时已然有了点朦胧的男女意识,从那时的观点看来,我就觉得英语课本讲述的就是一个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Han Meimei是一个美丽大方聪明漂亮的女孩子,而Li Lei和Jim,一中一洋;一个帅气活泼,一个潇洒不羁;少女情怀,谁人可知,据我分析小Han是有可能对Li Lei芳心暗许了,而另一方面Jim对韩MM又情根深重,无法自拔。
这是有实例为证的:当年韩MM课外劳动摘苹果,和树下的李帅哥眉来眼去有点得意忘形了,此时被冷落一边的Jim大叫一声:“Be careful!”由此,关爱之情可见一斑。而韩MM除了简单报以“Thank you”之外,居然又自得其乐地跟李帅哥开始了聊天……
国家教育部为了延续故事的发展以填满初中三年,还给他们之间纯洁的爱情增添了不少难题。事情的发展峰回路转,初一下学期,班上转来了两位可爱的加拿大双胞胎 ——Lucy和Lily,Li Lei从此移情别恋,离开了韩MM。综观整个初一下学期,课本上的对话确实以Li Lei和双胞胎为主角的居多。比如那个追求韩mm的叫做Jim Green的美国帅哥,两个孪生的美国小mm Lucy和Lily,还记得课文中韩mm第一次遇到两姐妹的时候,看到旁边她男朋友小李哥眼神不对了,言辞是多么的激厉(节选自初中英语第一册):

Teacher : It is Monday today. We have two new students . They are Americans. Their names are Lucy and Lily . They are twins. Han Meimei , please look after the twins.
Han Meimei : Yes, Miss Gao. please come this way. How old are you ? What row are you in ? Do you know ?
The twins : Yes , we are in Row Four, We are in the same row . Thank you very much. By the way, Where is the toilet , please ?

故事到后来就复杂多了,多了和Li Lei竞争的一个中国葛格Li Feng,Jim的父母Mr. & Mrs. Green,还有Kate,还有Read夫妇,还有超级变态无敌发明家Uncle Wang,故事关系就麻烦多了,我还是喜欢开头的时候,韩mm和小李哥每天逗鹦鹉玩得开心地日子,所以我不喜欢后面的部分。
感谢岁月,感谢生活,也感谢人的记忆,能让我们总记得一些美好的过去,忘掉当下的一些不快,并能走向幸福的未来(就像Han Meimei和Jim一样)……

创意是无穷的,这不,有人拿我们的HanMeimei和Lilei做起文章来了,而且做的像模像样...

XFruits-整合你的信息系统

在杂志上看到这个网站,提供关于RSS的全套服务,基本上将RSS业务可能发展的方向都想到了。我最喜欢那个将RSS输出成PDF的服务,看起来很酷,可以把自己的博客内容全部导入到PDF中,方便纪念,呵呵~支持中文显示。唯一的缺憾是,我导入一个feed,却只能出来10篇文章,但看别人共享出来的feed,好像可以显示不止10篇,不知这是怎么回事?

Friday, July 13, 2007

杀鳝鱼、送旧晚会及其他

今天的实验室异常热闹,鸽子、黄鳝、兔粪闪亮登场,加之由于下午要开会,临床的把课提前到和我们一起上,一时间实验室里人头攒动、人声鼎沸...
我们这一组没有狠下心杀黄鳝,那玩意儿滑溜溜的,不太好抓;于是把邪恶的目光对准了鸽子。小倪同志亲自上阵,毫不留情地掰开小鸽子的嘴,我就趁机取了鸽子的唾液。可怜的鸽子,本来以为我们要杀它,死命地扑扇翅膀,我们费了好大劲才将它按住。听说另外一组做的时候,唾液没取着,鸽子吓得都拉屎了:p
接近傍晚的时候,我们按通知来到田径场,听校区领导的搬迁动员大会。无非还是那些个官话,让我们要相信学校的搬运能力,原则上不允许私自搬迁,还说往年的工作做到了没有损失一件物品云云。这样的大话就不该讲出来,让人笑话,实际上学姐学长们的抱怨可不少。
会后留在那里看了一会节目,武术和拉丁舞表演的不错,其它的都不咋地~周日晚还有我们系内的联谊,这些天净是活动了~送来送去,迎来迎去,搞得天天耳朵里都充斥着:凤凰花一年开两季,一季老生走,一季新生来...
另外隐约地记得今天-7月13日,好像是申奥成功八周年。哈哈,俺的记性果然无与伦比。不得不再次感慨How fast time flies,离奥运会也只有一年多的时间了,很想亲自去感受一下奥运氛围的说~恩,好好学习,努力赚钱,争取实现目标!

Links for read(2007.7.13)

Thursday, July 12, 2007

恐怖微生物

做完微生物试验的后遗症是,总是担心自己手洗得不干净,是不是的要仔细认真的洗5分钟手。
毕竟在显微镜下看到成群的活动力极强的小细菌们,心里有点不寒而栗,这些小东西致病力可都是一等一的。
又想对今天的试验发一通牢骚,学校的显微镜质量也真是太参差不齐了,为什么俺搬来的显微镜的油镜和40倍镜都无法使用?说是不能用其实表面上看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可就是清晰度非常低,根本无法辨别形态,用别人的一台一看,清晰无比,气死俺了。
Blogger in draft又推出了新的东东:searchbox,是用之前已经非常有名的ajax做的,可以全方位的搜索自己的博客,甚至包括友情链接中的帖子,显示搜索结果的样式也不错,所以俺也用上了,呵呵~

Wednesday, July 11, 2007

无题9

忽然觉得自己很没用。好像什么都不会做,好像什么都做的不好。这算是什么?周期忧郁症?
我很奇怪一个人是否真能改变这么多。虽然我天生属于沉默寡言的那种人,但终究以前没有现在这样的沉默。不会沉默到担心是否自己已经丧失交流的能力,是否毕业后能从容地面对这个社会。
我知道我从来就不是个乐天派,从来就喜欢考虑以后的事情-甚至有时是杞人忧天,从来都很自卑-虽然不会很明显地表露出来。
我知道自己的种种缺点,比如决断能力太差,做一件很小的事也要考虑很久;比如不会与人-陌生一点的人交谈,因为我永远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话题,只能等待冷场以及尴尬;比如从来不敢用于承担责任-虽然我不认为自己缺乏责任感。我清楚地了解自己,却无力做出哪怕一丁点的改变,我讨厌这样的自己。或许正因为这样,人生才不完美,正因了这不完美,生活才更加真实?
我不想知道答案,我也不想要这样的生活。

Sunday, July 8, 2007

1500-1800:中西方的伟大相遇(三)

(三)
与1500-1800年间数以千计的欧洲传教士和商人来华不同,到访欧洲的中国人总数不超过二三百人,所以大多数欧洲人对中国的了解仅限于传教士所撰写的关于中国的书籍。当然,历史会记住这些名字——沈福宗、樊守义...作为早期赴欧的中国访客,他们提升了欧洲人的对华兴趣。同样为欧洲了解中国文化作出贡献的还有欧洲早期的汉学家们。他们坚信"汉语捷径"的存在并致力于对它的探索;对精确的编年史充满热情并试图调和《圣经》和中国历史的矛盾。至于白晋和莱布尼茨共同发现的易经中的卦象图与二进制系统惊人的对应关系——那个时代欧洲最伟大的思想重新创造了中国古代的体系——它的意义实则是重大的。
中国艺术对欧洲最巨大的影响之一是瓷器。从17世纪开始,中国瓷器就被大量出口到欧洲。与瓷器相比,中国画在欧洲似乎没有多少销路,但这并不妨碍一些知名画家尝试用中国艺术风格作画。另外一些被吸引到欧洲的中国文化元素还有犁地仪式、中国园林风格,其中后者在导致欧洲人审美品味的变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无论在瓷器、绘画还是建筑上所体现出的这种糅合了中欧两地因素的混合艺术形式——法语中称为"中国风"(chinoiserie),都显示出欧洲对中国事物的渴望。虽然"中国风"膝败于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以及随之而来的古典主义回归,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艺术对欧洲的影响难以磨灭。

1500-1800:中西方的伟大相遇(二)

(二)

中国反基督教意识的根源:
  • 儒家的宗教怀疑论和不可知论
  • 中国人的民族优越感
  • 中国人对政治颠覆的畏惧
  • 对于风水的迷信
  • 畏惧欧洲牧师引诱中国妇女
  • 中国人坚信传教士们是来试验炼金术的
反基督教运动:
  • 沈漼——"南京教难"——《破邪集》
  • 杨光先——"汤若望案"——《不得已》

Friday, July 6, 2007

Proof that girls are evil


唔,这个证明过程的第一步就有问题,girl=time*money如何解释?

Thursday, July 5, 2007

The history boys(历史系男生)


最初听说这个影片是在用迅雷下其他东西时看到的推荐:2007爆笑喜剧《历史系男生》。事实上这是06年的片子,而且说是喜剧,是有一些搞笑的台词,但给人的感觉却不像喜剧,至少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喜剧。
故事发生在1983年的约克夏郡,8个天资聪颖的男生被抽出来组成一个特殊班级,他们的目标是oxbridge——oxford和cambridge的总称。公共课老师是胖胖的老头子Hector,他的教学方法独具一格,鼓励学生自编自演戏剧(角色甚至可以是妓女及嫖客)以掌握法语中的过去式,在课堂上天马行空的讲着看似无用的东西,实际上却把很多名言游刃有余地融合进自己的话里;与他的风格相反的新来的Irwin老师,则更擅长教授学生们考试策略,该怎样写论文、怎样应付面试(即使这样,我也觉得Irwin的方式不知比国内的教学开放了多少)。除了教育方式的对比这条主线,同性恋(也是让我困惑的地方,比如面对Hector的咸猪手,Dakin并没有多大抵抗)、青春、成长、幸福、对历史这门学科的阐释同样是穿梭其中的元素。
作为获得最佳剧本奖的舞台剧历史系男生,对白无疑是最大的亮点。如ms平时最不起眼的Rudge对history的定义:"How do I define history?Well it’s just one fucking thing after another, isn’t it? "极有才华的Posner:"I'm not happy,but I'm unhappy about it."真是令人拍案叫绝。不过也正是由于剧本带着太浓厚的英国文学特色,很多地方我是看得云里雾里的。
虽然快到结尾的时候来了个转折——Hector出车祸死了,但对他未必不是好事。总之他的形象深入我心了,连带着他那句"pass the parcle,that's sometimes all you could do.take it,feel it and pass it on.not for me,not for you,but for someone,somewhere,one day."

Wednesday, July 4, 2007

Links for read(2007.7.4)

给我一套试剂,我能查出所有疾病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我多么想像他老人家一样说出如此的豪言状语,如题。可是鬼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最近用自己的血清测了很多东西,乙肝表面抗体、类风湿因子...无一例外的只需要小小几瓶试剂就可完成,其实完全不懂医的人也可以操作,无非是先加什么,后加什么。不得不说,科技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如此多的便捷,然而这便捷的背后是否在悄悄滋生着什么呢?很多病人抱怨说,现在一进医院,医生只知道给你化验单,让你检查这个、检查那个。事实也如老叶(俺们生理老师)说的一样:过去内科医生的武器是体温计和听诊器,现在则是化验单。很少有人能直接从病人的表征诊断疾病了。似乎也无法怪罪医生,他们会说,我们在学校里接受的教育就是这样的。同时,为了保险,为了方便,为了一些无法言说的利益,一张张化验单源源不断的飞到病人手中,一张张人民币源源不断的不知飞向何处(其实很难说医院占得了大部分利益,须知这些试剂卖得都是相当贵的)。事实上,这些检测的结果一定准确吗?非也。有些病并不是做全了所有的化验就能诊断出的,而且估计化验没做完,病人就要抱怨钱花完了。
看似是无法调和的矛盾,不知有没有人能告诉我,名医是如何炼成的?

Tuesday, July 3, 2007

说明

闲来无事,把博客的标签大整改了一番,先前的太凌乱了。给各位subscriber(feedburner显示是13个,实际人数估计不到这个数字吧)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iwfwcf的方法重新烧了按发布时间排序的feed,所以如果要订阅这个破地方的话,请使用这个地址http://feeds.feedburner.com/vaneswh(也可见侧边栏),因为我有时候会对以前文章中的错误进行修改。
blogger此次解封的时间似乎遥遥无期了,访问人数也少的可怜,以上的话纯当我自作xx。也想过换个地方,可舍不得blogger的后台。所以还是在这里继续自说自话下去吧。

Monday, July 2, 2007

1500-1800:中西方文化的伟大相遇(一)

最近在读这本由美国著名汉学家David E. Mungello所写的"The Greater Encounter of China and the West,1500-1800",作者从四个来阐述中西方文化互相的影响:中国对西方文化和基督教的接纳、排拒,欧洲对中国文化和儒学的接纳、排拒。如作者所言,这样的安排显示出一种对称性,尽管这种对称性并不一定能在事实上得到验证,但无疑这样的安排给予读者清晰的思路。接纳和排拒的对立性及统一性,时间上的先后性和同时性,则是读书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一)中国对西方文化和基督教的接纳
耶稣会最终选择了以儒学代替佛教作为其“本土适应”的基础,原因有二:一、儒学思想中的宗教色彩没有佛教及道教明显,相反地,其对道德修养的重视与圣经中的某些教诲内容相近,这为后来徐光启等人“补儒易佛”的想法提产生提供了可能;二、中国的文人士大夫阶层以儒学研究、科举考试为争取社会名望和法律特权的途径,而穷人更倾向于在佛教和道教中寻找精神寄托。对耶稣会而言,中国文人的权利基础无疑更具吸引力。
事实证明这个选择是明智的,在晚明相对开放的文化气氛中,耶稣会成功地使几名重要的士大夫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等人先后皈依了基督教。一方面,这些人将融合儒学与基督教的尝试进一步推进;另一方面,他们本人作为家族中的重要成员,皈依基督教的行为常会引导整个家族转变信仰。这无疑为中国对基督教的接纳作出了贡献。
与耶稣会不同的其他教派,如方济会、多明我会则将传教目标定为一般民众。虽然他们没能使文人信仰基督教,但在吸引底层人民入教上的成果是不可小觑的。可惜的是,由于一些做法——比如秘密集合信众——使基督教和一些地下异教团体(如白莲教)的区别进一步模糊,这无疑是危险的;另一方面,政府对基督教的限制相对较宽则给了这些异教徒以可乘之机,他们利用一些传教士一心只顾增加信徒的心理顺利入教,通过宣称自己同时信仰两者,逃脱政府对白莲教的取缔。这为后来沈漼、杨光先等人掀起反基督运动埋下了伏笔。
在这种情形下,加之1644年满族入关后,对外国影响的抵制增强,虽然耶稣会士后来将传教中心从地方文人转移到中央核心人物,并取得了一定成果(通过从欧洲带来的珍奇器物、天文历法、艺术瑰宝吸引中国人的注意),但最终在各方面原因——基督教内部各传教团体的分裂、中国人的反基督教意识——的内外夹击下,中国对西方文化和基督教的排拒加强了。

Sunday, July 1, 2007

何时用"on",何时用"in"?

原文作者:
翻译:Vane

Nate问道:在一个句子中in和on的正确用法是什么?我经常搞混着两个词,比如:“The boat is in/on the water,”(水中的船)“We are in/on the planet,”(我们在飞机上) “We’re going to the concert in/on July 1st.”(我们要在7月1日去听音乐会)

英语中的介词经常是通用的,有一个总的原则,但在某些特殊的表达中介词的使用并不拘泥于这个总原则。以介词inon为例,有以下常用用法:

IN

in表示“静止在(某处)”
地点:He lives in the country.他住在这个国家。
He lives in Chicago.他生活在芝加哥。
但是在句子He lives at 2300 Wabash Ave.(他住在Wabash大街2300号)中注意,此处用at!
时间:I’ll be there in an hour.我一小时后到。
态度:The child ran down the steps in tears.那孩子哭着跑下楼梯。
指代:In my opinion we need a referendum. 依我看我们需要投票表决。
They are happy in their marriage.他们度过了一个幸福的婚礼。

ON

on表示接近以及处于...的上方/外部
地点:He sat on the fence.他坐在围栏上。
时间:He was not thinking well on that occasion.他那时还没想好。
指代:He asked my opinion on the matter.他询问我对这件事的看法。
条件:We’ll hire him on your recommendation.既然是你推荐的,我们会雇用他。

在开头的问题中举出的例子,正确的表达是:
We are on the planet.
We are going to the concert on July 1.
注意这个句子:We are going to the concert in July.
关于船的例子,两种表达皆正确,需要根据语境判断:
The boat is in the water. (As opposed to being on dry land for the winter与冬天在陆地上相对)
The boat is on the water. (Look at all those boats out there on the water!)
但是,说The ship is in the ocean or in the sea是不对的,除非船已经沉了。一般我们说The ship is on the sea.
和何时用in相关的问题还有何时用intoin表示静止在某处的状态,或是被某物包围的状态,而into表示这种倾向的动作
The dog jumped into the water.
The children (who were already in the water) jumped in the water.
当你犹豫该用in还是into的时候,想一想是否你所指的人/物正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如果是,用into.